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唱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乐章

——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劳动楷模群像

本报记者 郑 莉

2020年11月23日14:15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唱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乐章

10667个集体,31515人次——这是自1950年至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的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数。

2020年,这个数字再次刷新——将有新一批劳动楷模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至高褒奖。

70余年来,新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趟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劳动模范始终与祖国同成长、共命运,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立足平凡岗位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用劳动的双手浇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不朽丰碑,鼓舞亿万劳动群众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创造,劳模群英勇立潮头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生刘文清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对于接受表彰的826个全国先进集体和1213名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4岁的刘文清充满了崇敬,但他绝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这一年,刘文清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带领科研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国家对环保领域的需求完美结合,特别是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光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集成创新研究。

当获悉自己成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刘文清内心百感交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

为追求国家富强,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还有两位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与潘从明。2020年1月1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们的创新成果斩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何光华有个响当当的称号——“电缆医生”,她攻克了高落差环境下高压电缆施工损伤引发故障的世界性难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潘从明则有一项“独门绝技”——用一双眼睛就能在浑浊的液体中,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时代为劳模创造了展现才干的舞台,劳模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创造者——

刘文清带领团队构建了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今天,人们最关注的大气细颗粒物PM10和PM2.5监测,就是由他的团队提供技术设备支撑。

何光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不仅在全国电力、石油、钢铁、化工等各行业规模化应用,还推广至德国、瑞典、新加坡等国,有效提高了城市供电可靠性。

潘从明的创新成果可以从铜镍冶炼同时提取8种以上稀贵金属,而这正是精密电子、航空发动机、燃料电池、光纤制造等国家战略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

刘文清、何光华、潘从明……他们是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他们心中始终坚守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志向,在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中,创造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70余年来,扛起这份担当的劳动模范群星璀璨:有“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新中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也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人发明家”包起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离去,但他们的事迹依然是传奇,激励着一批批生于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劳动者,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拼搏奋斗、攻坚克难,勇立时代潮头。

跨越,劳模精神惊艳时光

2016年,陷入亏损困境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拿出100万元交给集团工会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为科技人员、劳动模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大班长刘伯鸣,亲身参与了这项庞大的竞赛活动,以他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主体,带动覆盖厂里各生产领域的十余个创新工作室,共同围绕重点、难点立项创新,攻克工艺难关,填补行业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为中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他也见证了这家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的老国企,在“十三五”时期焕发了新活力,实现了全面振兴。

2020年,在万吨水压机岗位上默默工作20余年的刘伯鸣,将收获人生中的至高荣誉——他的名字出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名单中。但他觉得,这个荣誉并不是给他个人,而是他身后站立的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和不计其数的工会干部。

劳动竞赛出英模。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形态和内涵,走出了一大批拥有高超技术和创新能量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和工匠人才。而自诞生那天起,劳模就被党和国家寄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厚望,劳模精神则成为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精神动力。

全国劳动模范代旭升,被誉为新时期石油工人的楷模,不仅因为他立足采油岗位完成获奖革新成果68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更因为他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胜利油田采油技能大师网等平台,带出了上千名徒弟,为广大青年工人解答技术难题。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采油工唐守忠在代旭升众多徒弟中显得十分出众。2008年拜师代旭升后,唐守忠开启了“彪悍”的职业生涯:提出应用合理化建议172条,有100多项创新成果获奖,拥有55项国家专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鲁大工匠。

“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有工匠精神才能更有作为。”以唐守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如今已经有150名成员,全部是技术骨干。在内部带徒的基础上,工作室成员跨地域、跨二级结对带徒,并创新实施了任务带徒、革新带徒和项目带徒,导入传承、传技、传业、传道的师带徒路径,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青年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