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16:04 来源:四川日报
[党代表感言]
许静:党报的记者,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通信兵,既传递党和政府的主张,也反映人民的心声。优秀的新闻作品,是用脚跑出来的,只有脚上沾满泥土,新闻才会接满地气,内心才会充满感动。□本报记者林凌
9月28日,四川省2017年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当天,四川日报行业新闻部副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许静又拨通了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种粮大户卢建文的电话。
“今年价格影响不大,而且我们现在是从基地到深加工再到品牌多条腿走路。”电话那头,卢建文介绍起近况。对于这位四川日报记者,卢建文打心眼里把她当成了朋友。
助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卖出去
那还是在2013年,卢建文一通求助电话打到了报社:“谷子丰收了,请帮我们呼吁呼吁,能不能让最低收购价早一点启动啊?”接到电话的许静坐不住了,换上鞋,开着车,直奔几百公里外的大坝乡。
深入采访后,《丰收稻谷堆成山卖与不卖好着急》这条反映农民呼声的稿子,登上了当年9月12日四川日报的头版头条。
稿子见报当日,卢建文家的粮食被拉到了县粮食局免费存放,省政府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类问题解决方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静一鼓作气,带着“卢建文”们的期盼,打通了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