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十二桥女烈士被捕及营救经过首度披露

2016年07月01日17:35    来源:四川日报    手机看新闻

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人声报》创刊号孤本,于7月1日起在成都市国家档案馆向公众展出。成都市国家档案馆供图

一九三三年,红军在成都发布的招聘广告。成都市国家档案馆供图

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陈列的川陕苏区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供图

一批珍稀档案今日起集中面世

档案

1920年冬,王右木在成都皇城明远楼建立了四川第一个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读书会”,进步思想从此在巴蜀大地上生根发芽。

90多年来,共产党人在巴山蜀水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可以为救国理想远赴异国他乡;可以为共产主义献出年轻的生命;可以在艰苦的年代发动贫苦百姓展开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历史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珍贵,红色记忆,永远历历如昨。

7月1日,《铭记 为了新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档案展(以下简称“《铭记》展”)在成都市国家档案馆揭幕。122件档案和133张图片,串起了从马克思主义思潮入川到成都解放、成立人民政府数十年风云岁月。

在四川党史上,王右木最早在四川宣传马克思主义、十二桥烈士为捍卫共产主义光荣就义等史实,已经广为人知。不过,此次展出的《人声报》孤本、十二桥烈士毛英才“被捕及营救发掘尸体经过”等珍稀档案,都是首次集中披露,让公众感受到共产主义先驱的坚定信仰。

革命浪潮四川进步青年从未缺席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在这场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中,四川的进步青年从未缺席。

成都市国家档案馆副馆长杨琼介绍,1917年,著名音乐家、成都青年王光祈和李大钊等一起在北京创办了《少年中国》月刊,宣传进步思想。1919年7月1日,王光祈、李大钊、周太玄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宣称“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同年,“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在成都成立,著名作家李劼人任书记,同时创办《星期日》周报宣传新文化。

此次《铭记》展,除了有《少年中国》月刊的创刊号,还有毛泽东写给“少年中国学会”的手稿档案。

而远在国外求学的四川青年,在对西方先进科技了解的背景下,产生了迫切变革中国社会的愿望。档案显示,仅当年参加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共旅欧支部的川籍青年,就有90多人。

在一张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在巴黎的合影上,除了周恩来,还有来自四川的邓小平、聂荣臻和早期的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穆青。另一张黑白照片,是陈毅1920年与同学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合影。陈毅等人在1922年2月撰写的《留法勤工俭学生被迫归国后宣言书》显示,早在远赴异国求学时,年轻的学子们就已经开始“战斗”。

杨琼说,1921年,法国当局以“赤色分子”等罪名,把陈毅等104名留学生遣送回国。为表抗议,陈毅等人在归国途中起草了这份《留法勤工俭学生被迫归国后宣言书》,并附留法学生签名名单,回到上海四处散发。后来回到四川,陈毅和同学黎纯一等人先后起草过《赠勤工俭学同仁》《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宣言》等文章,揭露法国政府迫害进步学生的罪行,与四川军阀刘湘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孤本档案《人声报》见证王右木传播革命思想

《人声报》1922年创刊号的头版,历经90余年已经泛黄,边缘已开始朽脆脱落。这是王右木创办的《人声报》全国孤本。在“本社宣言”一栏里,可以清楚看到王右木开宗明义提出的口号:“直接以马克思的基本要义、解释社会上一切问题。”《人声报》是四川第一份全新的、公开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刊物,并因此在成都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实践者,唤醒了民众的觉醒。

杨琼介绍,成都青年知识分子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从批判封建习俗、倡导民主与科学,逐步转向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冬天,早年留学日本、曾投身五四运动的四川江油人王右木在成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是四川第一个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当时学习资料缺乏,王右木自费订购《新青年》等多份进步刊物,并手抄、油印《共产党宣言》供会员学习,团结了大批进步青年参与革命,为成都党组织的建立在思想和组织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在成都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人声报》。此次《铭记》展上,不仅可以看到《人声报》创刊号原件,还有王右木将此前《新四川旬刊》更名为《人声报》给四川省会军事警察厅的呈文。档案上还可以看到,王右木是在今日的成都锦江区新集场巷推出了《人声报》。而1923年10月,王右木在成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最早的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

最年轻十二桥烈士她曾有机会跟父亲一起回家

此次《铭记》展,还首度披露了十二桥烈士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女烈士毛英才被捕和营救经过的档案,一展成都青年追寻共产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

这份1950年由华西协合大学发表、长达4页的档案显示,毛英才是哲史系毕业生,四川夹江人。就在她毕业典礼后第二天,却突然被当局逮捕。虽经过多方营救,终被杀害于十二桥。

杨琼说,毛英才是一位追求进步思想的女学生,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1949年的一天,毛英才遗失手包,被小天竺街某成衣店老板捡到,在其中发现了共产党的宣传品,遂举报至警察局。当毛英才到成衣店索回手包时,被警察逮捕,关在将军衙门。

为了营救学生,当年华西校长方叔轩还专门致信警察局,力证毛英才在学校一向没有违反政府法令之行,毛英才的父亲也从夹江赶到成都,希望保释女儿。后来,毛父找到一位川军将领向敌特头子疏通,对方要求,只要毛英才发表反共文字,就可放她出来与父亲一起回家。然而,年仅24岁的毛英才表面上答应父亲的请求,但最终“竟不真心反共”。1949年12月7日,成都解放前夕,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等下达了“洗监令”,毛英才等被秘密枪杀于成都十二桥旧防空壕的荒草丛中。

此次《铭记》展上,不仅展出了“十二桥烈士”的照片,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织清理惨案现场、烈士封柩仪式,以及烈士在监狱中制作的“川西解放组”布标等档案图片。这些图片,无声见证着白色恐怖下,信仰的伟大力量。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吴晓铃 郝勇

成都现红军最早的招聘广告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到川陕边界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打土豪、分田地之外,红军还赴成都发布招聘广告,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