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數字時代,如何守護居民身份証信息安全(服務窗)

本報記者 宋朝軍

2025年09月10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居民身份証作為公民核心身份証明,其使用場景覆蓋線上網絡交易、賬戶注冊及線下金融業務、出行購票等方方面面。如果身份証不能被安全使用,個人信息就存在非常高的泄露風險。居民身份証使用安全要點有哪些?記者採訪了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戶政管理處民警李灝。

  規范使用身份証復印件,標注是防范信息泄露的重要手段。李灝建議,提供復印件前,用藍色或黑色簽字筆標注用途,標注位置可以覆蓋部分圖像但不遮擋關鍵信息,且每行末尾貼近復印件邊緣,防止被添加文字。同時,僅向正規機構提供復印件,不要交給不明身份者。

  網絡傳輸時,也要嚴守安全底線。有的人在非正規網貸平台上傳身份証照片,不僅貸款未果,還遭遇信息泄露、垃圾短信轟炸。因此,傳輸前需確認接收方為正規平台,並優先通過金融機構官方APP等加密渠道傳輸。切勿在公共網絡環境下傳輸,防止數據被黑客截取。

  日常生活中,不要在社交軟件上隨意上傳身份証照片,也避免在朋友圈、微博等公開平台晒出本人及家人身份信息。面對一些不明網站“填寫身份証信息”的要求,應謹慎辨別、及時拒絕。遇到需要上傳身份証照片的情況,給証件加水印很關鍵。水印文案要包含業務場景、使用期限等關鍵信息。但應注意,在銀行開戶、電信業務辦理等場景,辦理人員可能拒收帶水印的証件,需提前咨詢,以免耽誤業務。

  警惕線上線下串聯的信息陷阱。不法分子常以“免費送禮品”“聽健康講座領保健品”等名義騙取身份証信息。警方呼吁,對無正當理由索要身份証信息的行為應堅決拒絕。同時,加強對老人、兒童的安全教育,提升防范意識。

  李灝特別提示,法律規定:不得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証﹔不得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証。公民應妥善保管原件,規避冒用風險。此前曾有市民乘公交時遺失身份証,身份証被不法分子用於違規辦理貸款,導致無端背負債務。警方提醒,應將居民身份証存放在錢包或專用收納盒中,外出期間時刻留意保管情況。

  若不慎丟失居民身份証,應立即啟動三步流程:一是挂失,本人到就近派出所戶籍窗口辦理,同步凍結銀行卡﹔二是補辦,現場申請新証﹔三是核查,密切關注名下銀行卡及網絡貸款的資金流向,發現異常及時報警。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0日 14 版)

(責編:唐宋、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