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教育家精神為教育強國夯基壘台(新語)

陳世涵

2025年09月10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在第四十一個教師節,向每一位“用一盞燈點亮千萬盞燈”的人民教師,致敬

  

  在中國,忙碌著這樣一個群體:無論酷暑嚴寒,或是山高水遠,始終有他們心懷熱愛、躬耕不輟的孜孜身影。

  傳遞著溫暖、代表著希望,他們共享一個神聖而偉大的名字——人民教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從“人民教育家”,到不斷涌現的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模范教師……一組組新時代“好老師”的群像,生動勾勒出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這種精神,如何放大教師隊伍的示范作用?

  “教師不能隻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師之作用在於教書育人,更在於立德樹人。今日之修枝固本,是為了明日之枝繁葉茂。

  上好思政課,讓學生從“半條被子”的故事中,感悟初心、砥礪前行,這是言傳﹔不求名利、甘於奉獻,扎根鄉村,以“擇一事、終一生”的熱愛與堅守,給孩子帶去觸動心靈的啟迪,這是身教。言傳身教間,立身做人的道理、對真善美的追求、遠大堅定的理想信仰,逐漸在廣大學子心中生根發芽,裨益終生。

  處於“拔節孕穗期”,青年學子更需要教師以火炬般的理想信念來感染,以磁石般的道德情操來引導,樹立起為學、為事、為人的光輝榜樣。也正是在日常的一問一答、教學相長間,“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有了更為溫暖、有力的回答。

  這種精神,又如何推進教學體制的改革創新?

  “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面對重大的國家戰略、面對連綿的科學高峰,如何培育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解題在教育,破題在改革。

  需有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校成立32所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這是教育鏈與人才鏈的貫通﹔更需有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校企協同“訂單式”培養,注重產學研用結合,這是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貫通……

  在“鏈”與“鏈”的無縫對接中,一批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競相涌現,亦折射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堅實步伐。

  這種精神,還要如何為教育強國夯基壘台?

  “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

  “國培計劃”托舉起大山深處的求學夢,“國優計劃”“優師計劃”首批畢業生走上崗位,“銀齡講學計劃”“特崗計劃”將知識的光與熱送往偏遠地區……一項項政策落地見效、一名名教師奔赴大江南北,這何嘗不是“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最動人的體現?

  真實的數字最能打動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超過2.5億……它刻印著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的清晰履痕。這背后,是一代代教師以身為梯的仁愛之心、弘道追求,為民族永續發展夯基壘台。

  在第四十一個教師節,向每一位“用一盞燈點亮千萬盞燈”的人民教師,致敬!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0日 12 版)

(責編:唐宋、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