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聯老兵楊化烽12歲參軍,為部隊帶路攻克日寇據點——
本報記者 胡婧怡
2025年09月09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圖①:楊化烽近照。 |
![]() |
9月3日,92歲東北抗聯老兵楊化烽一早就打開了電視機。等待閱兵儀式開始的間隙,楊化烽用雙手撫平衣服上的褶皺,將嶄新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鄭重地挂在胸前。
12歲參軍,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久經沙場的楊化烽眼睛一刻不離地盯著直播畫面中的各種武器裝備,他耳朵有些聽不清,需要家人不停地在他耳邊大聲復述電視中的解說。“現在我們的裝備先進了,沒人敢欺負我們了!”楊化烽感慨,“戰友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換來了今天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
為什麼加入抗聯?
“我沒有家了,我想跟你們一起打鬼子”
1933年3月,楊化烽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江東村。烏斯渾河穿境而過,灌溉著這片富饒的黑土地,可日寇的燒殺擄掠讓鄉親們備受欺凌。
一天晚上,楊化烽家中來了3名抗聯戰士,父親要留他們在家住,戰士們怕給老百姓帶來麻煩,堅決回到山中。年幼的楊化烽問父親:“這麼晚了,山裡有狼怎麼辦?”父親告訴他:“他們是一群勇敢的戰士,不怕!”隔了幾天,村裡傳來消息,抗聯部隊伏擊了日軍一個巡邏隊,消滅了10多個敵人。
為了切斷抗聯戰士與老百姓的聯系,日寇在當地推行“集團部落”政策,拆院子、燒房子,把老百姓集中起來管理。楊化烽的家被燒毀,母親為了拿回屋中的糧食,被日軍打死。后來,父親被日軍抓去做勞工,因稱自己是中國人,拒絕唱偽滿洲國“國歌”,遭到日軍毒打,重傷回來沒過幾天也離世了。父親臨終的場景,楊化烽一輩子都記得:“他拉著我的手說,‘你長大了,要替我們報仇’。”楊化烽成了孤兒,加入抗聯成了他每天的期盼。
1945年,抗聯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抵達江東村,與后續趕到的蘇聯紅軍聯手攻克了村周圍的日軍碉堡。看到抗聯部隊駐扎下來,楊化烽便背起草料,幫戰士們照料軍馬。支隊的張隊長見楊化烽每天都來,問他為什麼不回家。“我沒有家了,我想跟你們一起打鬼子!”12歲的楊化烽語氣堅定。
鑒於楊化烽的特殊情況和積極表現,他的入伍請求被批准了。“抗聯部隊來了,我知道日本鬼子的命不長了,我的生活有了希望。”楊化烽說。
經歷過什麼危急時刻?
“一個倒地的鬼子摸起槍向戰友瞄准,我什麼都顧不上想,一躍而起,扣動扳機”
穿上一套由成人灰布衣服改制成的軍裝,楊化烽正式成為一名抗聯戰士。部隊發給他一支槍,讓他做通信員的工作。
在部隊,楊化烽認真學習射擊、刺殺和手榴彈投擲等技能。晚上睡覺時,他一定要把綁腿打好、衣服鞋子穿好,並將槍摟在懷裡,以便遇到突發情況時立刻行動。為了做好通信員的工作,他留心辨別來自各地戰士的不同口音和講話特點,防止在傳達上級指示時出現偏差。
因為熟悉地形,楊化烽主動給部隊帶路,偷襲日本駐軍。一次,抗聯部隊准備攻打一處距江東村20多裡的日寇據點,因為中間隔著一座大山,按照原計劃需繞行通過。楊化烽找到張隊長說:“我知道這山上有一條路,可以直插過去,我放馬時走過。馬車牛車能過,我們帶上鐵鍬鎬頭把路窄的地方修一修,炮車也能過。”“太好了!”張隊長很興奮,“你雖然年紀小,但打仗聰明、肯動腦筋。”
楊化烽在前面帶路,抗聯部隊穿山路提前一天到達據點,全殲了這股日軍。隨后,抗聯部隊乘勝追擊,打響了解放林口縣的戰斗。
楊化烽因年紀小,在戰斗時一直被安排在后方看護物資、救護傷員。“老兵讓我趴在壕溝裡別出來,我聽到外面槍聲大作,殺聲震天。”楊化烽回憶,“探頭一看,戰友們在和敵人拼命厮殺,一個倒地的鬼子摸起槍向戰友瞄准,我什麼都顧不上想,一躍而起,扣動扳機,一槍射殺了敵人。”戰斗打了3天,林口縣解放了。
不久后,日本宣布投降。楊化烽隨部隊進入牡丹江地區,一路上所見所聞令他終生難忘。家鄉的街道比過年還熱鬧,老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歡呼:“日本投降了!”
對未來有什麼期許?
“紀念是為了銘記歷史,和平是我最大的願望”
從部隊離休后,楊化烽依舊保持著艱苦朴素的生活作風,家中的布置十分簡朴,一套老衣櫃用了30多年舍不得換。
“黨和國家給了我們好生活,我們不能隻談享受,要多作貢獻。”楊化烽經常用自己的革命經歷教育子女和年輕后輩,“遇到困難,不要怕,更不要抱怨,要敢於迎難而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是一代代人拼出來的。”
楊化烽的女兒楊冬梅說,父親有看報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視對家人的廉潔教育,常常叮囑:“抗戰時期那麼困難,鄉親們聽說抗聯部隊需要馬草,都表示無償支援,可戰士們還是堅持按斤數付錢。如今咱啥都不缺了,更不能多佔一分一毫。”
在這次閱兵中,看到我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楊化烽很興奮,思緒回到1949年開國大典……
“當時我在天安門城樓西側執勤,受閱的武器裝備大部分是在戰場上繳獲的,飛機也隻有5種機型。”楊化烽感慨萬千,“現在不一樣咧,裝備陸海空全覆蓋,我們要向世界展示保衛和平的實力和底氣。”
前不久,楊化烽來到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上的時間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楊化烽說:“紀念是為了銘記歷史,和平是我最大的願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9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