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08:07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這幾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李奎教授的團隊一門心思放在培育國家急需的高產優質生豬新品種上。
這得益於基因組所率先推行的以“代表性成果”為核心的人才評價機制——作為全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單位,這項改革重點考量科技創新度、發展貢獻度及產業關聯度。這使得李奎教授團隊可以不以論文等作為考核指標。
今年5月,李奎教授團隊聯合8家國內優勢單位自主培育的高效優質藍思豬配套系,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在李奎看來,沒有了論文的硬性要求反而給了科研人員更高的內生動力,“解決很多產業上的問題后,沉澱下來可以發更高質量的原創論文”。
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等改革舉措的生動寫照。
這裡的用人機制“靈活高效、充滿活力”
阮玨是基因組所的一名研究員,從事基因組組裝算法和軟件開發,他帶領團隊研發的三代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