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祥夫
2021年06月2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先后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到高校考察指導、與師生座談交流,特別是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各地區各部門各高校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關於高校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科研管理融合,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呈現持續加強改進、不斷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
立德鑄魂,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統領作用充分發揮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部門指導各地各高校實施“導航·強基·鑄魂”攻堅行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各高校著力打造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名師示范課堂”,舉辦“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促進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中國工程院院士鄭裕國在浙江工業大學“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上的一番話,讓台下1000余名師生深受觸動。
各高校積極開展迎接建黨百年“學習·診斷·建設”行動,組織師生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等系列主題活動,注重強化開學典禮、畢業典禮育人功能。
在上海交通大學2020級迎新、開學典禮,新生第一課等全校重大典禮活動中,學校向新生群體發出“用青春告白祖國”的倡議,傳遞“青春報答祖國”的情懷與責任擔當。一個半小時的活動,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近250萬。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各高校認真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開設“四史”類思政課程,推動干部師生強化理論武裝、傳承紅色基因、厚植人民情懷。清華大學制作推出《黨在清華園》百集微紀錄片和一批微慕課,集中宣傳“國匠”吳良鏞、“炭火教授”趙家和、核能科研團隊領頭人王大中等榜樣典型,引發師生強烈共鳴。陝西師范大學引導教師挖掘學科中的黨史學習教育元素,開設“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選修課,拍攝《延安·青年》特色思政課微視頻,受到師生的喜愛。
廣大師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堅定性不斷增強。一項面向百所高校近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99%的受訪者為國家發展進步、國際地位提高感到自豪,94%的受訪者表示熱愛祖國、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
完善制度,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日趨完備
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健全法規制度和政策體系建設是重要途徑和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印發《關於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一系列黨內法規和制度的出台,為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打下了堅實基礎。
按照黨中央部署,中央組織部、教育部等部門就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規范高校校、院兩級黨委和行政議事決策制度、明確地方黨委和主管部委黨組(黨委)抓部屬高校黨建工作責任、加強民辦高校和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黨建等提出具體舉措。各高校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普遍修訂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等制度,規范院系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決策制度,加強對學術組織、群團組織的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推動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
北京市率先制定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完善院系黨建體制機制的政策舉措。天津大學等高校出台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意見,建立黨委常委會重要議題磋商、書記和校長定期溝通等制度。
各地注重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民辦高校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目前,全國20多個省份開展向民辦高校選派黨組織書記,60%以上的民辦高校黨組織書記為上級黨組織選派。
隨著各項務實管用制度的接連出台,高校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機制不斷健全,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
強基固本,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