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5日15:25 來源:《求是》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思想基礎。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盡管誕生在一個半世紀之前,但由於它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被歷史和實踐証明是科學的理論,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
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1937年夏,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應抗日軍政大學之邀,親自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並為此撰寫了《辯証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在撰寫這個提綱的過程中,誕生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等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重要哲學著作。
中央黨校從1933年創辦至今,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直是干部培訓的基本課程。我在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多次強調黨校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主要課程。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我引用了陳雲同志的一段話,他說:“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因此,首先要學哲學,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如果對辯証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我還建議大家讀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著作,掌握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歷史唯物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艱辛的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果斷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都是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結果。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重大歷史性課題,也都是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結果。歷史和現實都表明,隻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現在,我們依然要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依然要推動全黨掌握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學習的目的,就是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1942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發表了重要演說,題目是《整頓黨的作風》。他指出,要號召我們的同志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他還強調:我們“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如果你能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說明一個兩個實際問題,那就要受到稱贊,就算有了幾分成績。被你說明的東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績就越大。”我們學習歷史唯物主義,也要堅持這樣的正確態度。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
下面,我想結合今天的學習,圍繞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規律、更好落實各項改革舉措談點認識。
第一,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1883年,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這段話,十分精辟地闡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涵。中國古人說的“民以食為天”、“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等,也包含著這樣的朴素唯物思想。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支配著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它們的共同作用構成整個社會的矛盾運動。隻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钱柜娱乐app:、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主席台上。 新華社記者 申宏/攝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