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際社會對此給予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外國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紛紛表示,《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主體多元,方式法治化,不再是簡單命令式、完全行政化的管理,豐富了中國現代化的內涵。
政府部門服務將更加公開透明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托馬斯·海貝勒教授表示,《決定》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中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意味著國家治理“理性化”。許多政府部門的業務辦理更加公開透明,專設的服務中心方便公民辦理一些業務,部分業務辦理不需再找政府部門。但是,中國在治理體系方面目前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不能及時發現並終止管理部門不當使用權力。互聯網和媒體在這一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現有的考核評價體系應進一步發展和深化,以及時發現並解決不良發展趨勢。
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豪登省愛庫魯萊尼市秘書長莫亞義表示,《決定》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和決策力,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很有前瞻性的,這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積極意義。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葉夫謝耶夫表示,《決定》清晰地界定了中國政府的職能和作用,標志著一個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意義非常重大。目前,改革對中國而言已成常態,絕非一省一縣、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全國人民戮力同心、堅持不懈地努力。要確保可持續發展、堅持不偏離軌道,就需要加 |